1.社會背景
隨著國際分工拓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生產力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趨勢,世界各國都成為國際市場的組成部分,國際交往日益頻繁,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國際交往能力。
(1)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決定了學校不是終結性教育,目前高職教育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學生的需求和潛力發揮上。終身教育日益提倡,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知識更新的能力非常重要。
(2)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會帶來教育方式的變革,教育的媒體將更加多樣化,教學的時間和地點也更加靈活。
2.專業背景
(1)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導致了工程領域的技術革命與改造。在機械工程領域,由于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機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一體化”為特征的發展階段。機電一體化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它的發展和進步依賴并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
(2)專業服務面日益擴大。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從傳統的機械行業為主,已經擴展到輕工、電子儀表、通信、化工醫藥、冶金等行業,就業崗位除擔任技術員之外,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從事電氣設備維護、現場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工作。
上述背景的變化對高職高專的專業教學改革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3.本專業的人才需求預測分析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適應面廣,社會需求量大。我院數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充分的表明了這一點,但是由于背景的重要變化,企業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專業人才適合的崗位主要有:機電一體化設備和電氣設備的運行、安裝、調試與維修;機電、電氣、電子類產品的營銷與售后服務;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技術管理、產品輔助開發等。
通過對有關企業和管理部門的調查表明,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修養,能合作共事不斷努力學習的本專業人才,將具有很大的就業空間。
二、 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精神,以及《省教育廳關于繼續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改革作的通知》精神,確立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改示范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指導思想是:
以鄧小平同志關于“三個面向”的精神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構建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培養適應我省乃至全國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
三、 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本專業明確辦學方向,創新辦學思路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具有明確的辦學方向。它始終抓住發展這一根本問題,面向產業、面向社會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以市場為導向,立足于培養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不斷為企業輸送人才,既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其自身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具有新穎的辦學思路。一方面加大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堅持了“對準市場設專業,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對準入世育人才“,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結合之路,讓學生邊生產實踐,邊學習提高,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工作水平,拓寬了學生的就業、創業渠道.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特色鮮明,不僅培養了人才,而且為社會創造了直接價值.培養出大批能講、會做,懂經營、善管理,有創業能力的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
(二)產學研相結合、創新辦學模式
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強調與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聯系,教學內容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按照傳統辦學模式,黑板上“種田”,講臺上“開刀”,是達不到這種要求的.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實行校企合作的開放式辦學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探索校企合作、院所合作育人的路子,一是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為
學生開辟實習實訓的空間;二是以“協議合作,互惠互利”形式,充分
利用企業資源辦學;三是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如與開發區可
耐福公司,開關總廠,海螺集團,日立電器等公司簽定長期合作協議,
依托他們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并接納一部分畢業生就業;四是學
校與科研單位合作開辟育人新途徑。
(三)構建技術型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與本科高等學校的學科知識性教學系統不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要求構建技術型教學體系。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技術為核心,以能力為本位,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途徑,以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崗位要求為質量考核標準,逐漸形成了具有高職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驗:
一是調整和改革教學計劃,在教學全過程的控制上確保新教學體系
的實施。在教學計劃中,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計劃中,理論課與專業實踐課的比例調整為6:4。與此同時,突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段實施的界限,做到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不斷線。
二是調整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根據技術型教學體系的要求,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
三是建立新型質量評價體系,改革考試、考核方法,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以崗位需要為考試,考核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和崗位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四是通過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以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實施新的教學體系提供保障。近兩年,共投入近100萬元,用于添置,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高其科技含量,形成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如校內實訓基地現有16個實驗實訓室、占地4000平米。
(四)依靠本地政府、服務地方經濟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緊緊依靠蕪湖市委和市政府,服從服務于地方經
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贏得了社會
各界的廣泛支持。促進了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實現了社會和學院相互促
進、同步發展.它充分說明了,高職高專學校只有積極為行業和地方經
濟社會發展服務,才能贏得更大的支持;也只有積極為行業和地方經濟
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才能獲得更快的發展。
四、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
(一)培養目標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以素質教育為中心,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在生產第一線負責運行、檢測、設備安裝、
調試、維修的應用型,工藝型人才。
根據市場需求來確立我們的改革思路是適應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
的需要。我們的素質教育包括: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
質教育。
1.身體素質教育
加強身體素質教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我們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成立各種運動隊伍,
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和比賽,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2.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重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堅持我們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除了學生課內的馬、哲、史等課程外,還通過每周三的定期學習,讀報活動及看教育片等形式,來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3.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重點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通過大量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切實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 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能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能力分析分解表:
職業能力 | 能力要求 | 課程設置 |
基本素質 |
熱愛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 思想品德政治理論 |
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 體育 | |
能較熟練的閱讀英文專業書刊及有關技術資料 | 英語 | |
熟練使用計算機,掌握計算機的一般知識 | 計算機基礎及應用 | |
掌握VB程序設計解決工程問題 |
VB程序 設計 |
|
掌握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的基本知識 | 高等數學及工程數學 | |
掌握電學、磁學的基本理論 | 物理 | |
掌握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方面的基本知識 | 工程力學 | |
機械工程基礎能力 | 掌握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零件、裝配圖的畫法 | 機械制圖 |
掌握有關工程力學、機械及機械零件、液壓傳動方面知識 | 機械工程基礎 | |
掌握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理論 | 機制工藝學 | |
掌握機械設計的基礎知識與機械零件的一般設計計算方法 | 機械設計基礎 | |
掌握機床的基礎知識,了解機床的用途、性能、原理和典型結構 | 金屬切削機床 | |
掌握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基本理論知識 | 液壓傳動 | |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能力 | 掌握電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定律、常用測量儀表的使用 | 電路 |
掌握對模擬電子電路一整套完整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 模擬電子技術 | |
掌握邏輯電路的分析和綜合方法 | 數字電子技術 | |
掌握電子線路自動化設計的操作與分析、設計 | 電子線路仿真設計 | |
掌握直、交流電動機的知識及其調速方法 | 電機拖動基礎 | |
機電控制 技術 |
掌握常用電力電子器件的工作原理,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 電力電子技術 |
掌握單片機的基本結構、單片機應用系統的開發環境 |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 |
掌握交直流調速系統的構成與工作原理,能解決實際控制系統的問題 | 自動控制原理系統 | |
掌握企業中常用電器及控制系統的工作、設計方法 | 機床電氣控制 | |
掌握PLC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 可編程序控制器 | |
掌握工廠供、配電有關知識、計算方法,有一定識圖、設計能力 | 工廠供電 | |
掌握傳感器技術,能處理一般自動監測系統的問題 | 自動檢測與轉換 |
五、 理論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理論教學體系的改革,根據高職學院的特色,以“夠用”為原加強對學生理論課程理解和掌握。根據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制定的《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的精神,進一步修改本專業的教學計劃。
主干課程的教學大綱(見附件一)
六、 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重點進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實踐教學要自成體系,通過系統規范化的訓練,使學生具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本應用能力和實際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培養敬業愛崗的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實踐教學在具體實施時,做到項目確定,目標明確,考核嚴格。實踐教學學時要占到專業教學總學時的40%~50%。
1.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養成嚴謹的工作習慣。經過系統規范化的訓練,使學生熟練使用常規的電工電子儀器、儀表和設備,具有電工電子線路和常用控制系統的測試分析能力。實驗內容除驗證性項目外,應有較多的設計開發性項目。單獨開課的實驗課程為:電路實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實驗,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驗、電氣自動控制系統實驗等,實驗教學實現實驗室的開放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2.實訓教學。在現有實訓的基礎上,豐富實訓內容,規范操作工藝,切實提高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創綜合實訓,培訓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技術能力,綜合實訓要貫徹以校外實習基地為主,校內校外實訓并重的方針,綜合實訓安排在最后一個學年的第一學期,為期兩周綜合實訓結束時,每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的完成一個綜合實訓方案的報告。
3.課程設計。課程設計要從任務書,課程設計指導書,課題質量和課題數量,實施方案到考核和管理全面實現規范化。課程設計要理論結合實踐,以動手型為主。設置的主要課程設計項目有:電子裝置的設計制作,電氣控制柜的設計、安裝、調試?删幊炭刂破麟姎饪刂葡到y的設計和調試、交直流調速系統的整定和調試以及微機技術應用和工廠供電。
4.社會實踐。有組織和讓學生自主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些社會實踐主要指社會考察、專業參觀和勤工儉學活動,克服專業學生社會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弱的缺點,培養全面發展的基本素質,每個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之后,必須撰寫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報告。
5. 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要與解決一項有一定技術要求的生產實際問題為主,畢業設計要盡可能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課題要反映技術進步。
6.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標、規劃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計劃分為內外兩個部分進行:在校內,計劃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加大硬件投入,購入一批能反映實際生產的實驗設備,目前,已有自動控制系統(交、直流調速)實驗裝置,電力電子實驗臺(主要含有PWM、SPWM環節)和單片機、可編程序控制器開發系統,電子線路設計排版軟件、自動控制原理實驗裝置、自動控制系統仿真軟件等,還需進一步加強充實。
計劃在一年內,在所需硬件條件到位的同時,在現有的實驗設備的基礎上,按本專業的前沿的技術指標對已有的設備進行改制,通過自己動手,由教師帶領學生再自制一批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實驗裝置,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潛力,盡可能多的開設實驗、實訓內容。
在校外,就近和蕪湖市科技開發區建立校企聯合,引入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穿插到時間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課程設計、畢業實際可聯系實際生產,充分鍛煉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成立電子制作小組之類的學生組織,給予足夠的實踐機會,提供場所、儀器設備和教師輔導,F已與蕪湖市科技開發區的可耐福公司、日立電器公司、盈嘉電機、海螺公司等建立了培訓和畢業生就業等協議。 根據我系的實踐情況來看,通過進一步的設備完善配套,該方案的實施時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