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1. 了解電阻應變片相對電阻變化與所受應變之間的關系。
2. 掌握電阻應變片靈敏系數的標定方法。
二、實驗儀器和設備
1. 多用點測試驗臺。
2. 帶有千分表的三點撓度計。
3. 電阻應變儀。
4. 溫度補償片,等強度梁。
三、實驗原理及步驟
1. 實驗原理
粘貼在試件上的電阻應變片在承受應變式,其電阻相對變化值與應變的關系為:
(3-1)
通過使用三點撓度計,可以測定等強度梁上下表面的縱向應變。其具體公式為:
(3-2)
式中h表示等強度梁的厚度;L表示三點撓度計的跨度;f表示撓度計上千分表讀數。
撓度計放在等強度梁上,把等強度梁裝于測驗臺加力裝置上,試件上的應變片接入應變儀上,如圖3-1所示。
電阻相對變化可用高精度電阻應變儀測定,用下式計算:
(3-3)
圖3-1 靈敏系數測定裝置圖
2. 實驗步驟
1. 測定實驗參數h,L。
2. 在等強度梁上安裝三點撓度計。
3. 連接電阻應變儀。
4. 將試件上各應變片按順序接到應變儀的A、B接線柱去,溫度補償片接到D、A接線柱上去,因為使用公共補償片,所有要把相應的短接片螺絲旋緊。調節應變儀靈敏系數。將各通道反復置零。
5. 以0.5Kg為一級,分四級加砝碼,每加一級記錄下撓度計讀數和應變儀讀數。反復進行三次。
四、實驗數據
表3-1 幾何參數表
撓度計跨度 | 100 | 2.08 | |
等強度梁厚度 | 4.75 | 彈性模量 | 200 |
等強度梁長度 | 260 | 刻度/mm | 0.01 |
表3-2 實驗數據記錄表
應變片號 | |||||||
讀數 | 增量 | 讀數 | 增量 | 讀數 | 增量 | ||
1 | 0 | 0.5 | 0.15 | 0.25 | 0 | 45 | |
0.5 | 0.40 | 45 | |||||
0.5 | 0.22 | 51 | |||||
1 | 0.62 | 96 | |||||
0.5 | 0.24 | 50 | |||||
1.5 | 0.86 | 146 | |||||
0.5 | 0.24 | 52 | |||||
2 | 1.10 | 198 | |||||
讀數差平均值 | 0.5 | 0.2375 | 49.5 | ||||
2 | 0 | 0.5 | 0.15 | 0.25 | 0 | 57 | |
0.5 | 0.40 | -57 | |||||
0.5 | 0.22 | 52 | |||||
1 | 0.62 | -109 | |||||
0.5 | 0.24 | 53 | |||||
1.5 | 0.86 | -162 | |||||
0.5 | 0.24 | 52 | |||||
2 | 1.10 | -214 | |||||
讀數差平均值 | 0.5 | 0.2375 | 53.5 |
應變片號 組數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平均值 |
|||
1 | 49.5 | 50.5 | 49.25 |
2 | 53.5 | 53 | 53 |
3 | 51.25 | 51.25 | 51 |
4 | 50.5 | 51 | 50.5 |
f | 23.75 | 23.75 | 23.75 |
1.求靈敏系數
根據上面的公式(3-2)可求得等截面梁的理輪應變值,再由公式(3-3)可求得電阻相對變化值。最后根據公式
可得各個載荷情況下的應變片靈敏系數。
2.計算各個應變片的平均靈敏系數
同理可得:
3.計算應變片靈敏系數的標準差
4.用分級載荷下測量的有關數據,作出圖,如圖3-2所示
圖3-2 曲線
六、實驗結果
應變片靈敏系數K值為:
本次實驗經計算結果得知,實驗計算結果與理論值相差不大,但是這是在舍棄了好幾組不合格的數據的基礎上得到的。這說明,一方面我們貼片的技術水平還不夠達標,另一方面也足以說明我們做實驗經常犯錯誤,導致影響實驗的精度。
七、思考題
1. 本實驗是否需要知道施加載荷的大小?
答:不需要。該實驗加載載荷只是用來使等截面梁產生應變,在實際后處理中對載荷并沒有要求。
2. 本次實驗應變儀的讀數老是不穩定,導致讀數不準確是什么原因?
答:這是由于加載的過程中沒有做到過程的靜定,導致砝碼晃動,由此產生作用在懸臂梁上的載荷不斷發生改變,由此導致了讀數的不穩定。